您现在的位置 >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信息

更改体测仪数据,篡改体测报告,“国际资格”教练花钱就能买到

 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9-03-17

 

 在平板支撑、马甲线、A4腰相继成为热点话题的同时,也催生了更多健身机构。相关机构发布的大数据显示,国内健身俱乐部门店已超45000家,越来越多的健身房还配备有体测仪,受试者站上仪器,很快能得到一页分析报告,教练会指着报告单上的脂肪、蛋白质、无机盐等“超标”指标,向顾客推销起健身课程。记者调查发现,不仅体测仪后台可以篡改数据,教练资质也能花钱买到。

  A

  记者参加体测

  教练推销500元一节课

  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健身房进行身体测试。健身教练让记者脱了鞋袜站上仪器,脚踩两个电极,同时手握两个电极。不到一分钟,教练说测完了,就从打印机中取出一页报告单。

  这张“人体成分分析报告”显示,记者的体脂肪率、体脂肪量、内脏脂肪等指标过高,无机盐、肌肉量等指标不足。“你的内脏脂肪偏高,有脂肪肝的风险啊。”教练看了分析报告,说话提高了音调。

  “给您做体测是了解您的身体状况,根据体测结果给您规划相应的私教课程,我们课程费用是300到500元一节课,报课越多课程单价越低。”随后,记者又前往其他两家健身房进行体测。虽然体脂含量显示不同,但两家健身房的教练都向记者推销起了健身课程。

  B

  体测仪经销商

  数据可在后台被篡改

  在湖南从事两年多健身私教工作的李力透露,有些健身房的体测仪可以调数据,报告单上的数据除了身高、体重是真实的,脂肪、蛋白质、无机盐等数据都可修改。

  记者在北京走访了6家销售体测仪的厂家和经销商,部分商家透露,体测仪可通过后台更改受测者的分析数据。北京一家体测仪厂家的王经理表示,该厂体测仪可在后台修改分析数据。“北京就有二三十家健身房和工作室用我们的机器,能调数据。”但他不愿透露哪些健身房使用了可以调数据的体测仪,“这在行业内比较敏感,用这个机器的大多是卖私教课的。”

  另一家体测仪经销商售货员称,他们的体测仪会把数据发到健身教练的手机上,教练在报告单上手写体测数据。“写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有些偏差,脂肪写多一些,肌肉写少一些,不能差太多了,差得太多顾客就不相信了。”

  C

  高级私人教练

  花钱能买国际高级资格证

  记者在东城区一家健身私教工作室看到,墙上挂着3名私教的大幅照片,每人都有6到8项头衔,均为各类国际国内的认证教练、高级私人教练等。

  对此,健身私教李力告诉记者,健身行业的资格证比较混乱,有很多协会、组织颁发健身教练资格证,有些证书甚至花钱就能买到。北京昌平一家健身学院的销售人员赵建告诉记者,他手头就有买国际高级健身教练证书的渠道。

  “你去考国家职业资格认证,卡得严、通过率低,就算通过了也只能拿到初级证书;我们这个国际证书,花钱直接拿到高级教练证书。”赵建说,交1200元,提供身份证、电话、姓名、照片,一个星期就能下证,官网可查。

  D

  所谓高级私教

  不用培训走个过场就能当

  赵建称,目前健身教练的证书分为体育总局核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、国际国内协会的证书以及各种培训学院的证书,“很多证书是能买到的。”

  北京房山区一家健身学院的销售董先生称,通过该学校可以报考国际认证健身教练证书,“过来我们这边考试也行,网络答题也行,说白了就是走流程,考试的时候网上搜一下答案都没问题。费用是3500元,不用上课,一个月左右证书就从国外寄回来了,考的人挺多。”董先生说,“考试过不过我都可以给你去弄。”

  E

  健身常见陷阱

  老板一旦卷钱跑路退卡难

  健身房的健身卡大多是按季度或者年度开卡,私教课也是多节起售。而在大多数的健身房合同上,都会明确健身卡不能退不能转让,或者是转让需要一笔手续费。当消费者因故不能再在这家健身房锻炼时,这种霸王条款会让消费者损失办卡费和私教费。而当健身房倒闭老板卷款跑路,消费者想退卡维权时,连人影都找不到了。

  此外,在健身房内,私教教练一般都承担着推销课程的业务压力,在为消费者推销课程的过程中,一些消费者会被私教教练的健身服务所说动,从而买下大量高价的课程。据媒体报道,不久前,成都一位女士就曾在私教的劝说下一次性购买了61万元私教课程。因此,健身房里存在这么多的“猫腻”,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消费。

  F

  为逃避处罚

  关门商家上演另类“跑路”

  记者调查还发现,一些健身机构为了多赚钱,往往给顾客无限办卡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资金周转。而一旦商家在经营不善或资金断裂后就会跑路消失,消费者遭遇维权难已不是新鲜事。

  记者了解到,为了躲避处罚,拖延赔付时间,不少预付卡商家开始上演“另类”跑路。上海的许女士办理了一张1000元的健身卡,商家承诺可在旗下13家机构任一门店使用且无有效期限。然而前不久许女士发现,该机构相关门店已集体消失,于是向工商部门投诉。

  面对工商部门的调查,商家却解释称,其13家门店中仍有一家在经营,许女士仍可在该门店消费。然而,这“仅剩一家”的门店却无法读取许女士持有的会员卡信息,且当初许女士办卡的相关数据及网站信息也已丢失,许女士所持有的充值卡内余额已无法核实。

  ■新闻延伸

  健身行业高发

  预付卡类案件

 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公布的信息显示,预付卡类案件的发生在健身行业最为集中,连续4年占此类案件的95%以上。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迁移店址或关门停业,消费者无法继续接受服务。

 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刘亚玲表示,消费者在交付款项后处于弱势地位,其能否完整享受商品或服务,很大程度取决于商家的经营状况和诚信程度,一旦经营者出现经营不善、服务质量下降等情形,消费者权益极易受到损害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一旦发生商家跑路事件,消费者维权会遭遇很多障碍。首先,就面临着找谁要钱的难题。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,品牌历经多次变动,导致会员权利承接混乱,消费者维权受阻。其次,余额多少难认定。部分商家在销售预付卡时,仅在其系统内登记消费者相关信息,并未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,对服务内容、项目金额、使用期限等均无明确书面约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