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 >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信息

艰苦奋斗十四载 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

 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12-25

 

 “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、奋进者、搏击者,而不会等待犹豫者、懈怠者、畏难者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揭示的这一哲理,既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总结,更是对新时代前进逻辑的鲜明昭示。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;创业维艰,奋斗以成。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,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南粤大地各行各业均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奋斗者代表,即日起,新快报推出专栏“致敬新时代奋斗者”系列报道,向新时代致敬,向奋斗者致敬,敬请关注。

从零开始创业,最艰难时曾卖车筹资金,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周振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

在2002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(海交会前身)上,有一位青年向专家介绍自己正在着手研究的质谱仪。2004年,这位留学归国博士在广州创办禾信仪器,致力于中国新一代质谱仪器的创新研究与正向开发。他就是“千人计划”国家特聘专家、“南粤百杰”周振。

周振以“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”为目标,从2004年创业至今14载,从零开始,最艰苦的时候曾把车卖了筹集资金。他建成我国第一个质谱仪器正向研发平台,实现我国高性能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国产化和产业化,填补了国内质谱仪器领域的发展空白。

■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麦婉诗

海外归来

立志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器

质谱仪器用于观测“看不见的世界”,可直接测量物质的原子量、分子量,是目前最高端的科学仪器,属产业共性技术,代表着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。据统计,在国民经济中,60%以上的领域涉及使用质谱仪器进行监测,例如生态环保、食品安全、检测检疫等。

“然而,我国商品质谱仪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。在2004年,国内没有一家企业或者机构从事质谱仪器的研发生产。”周振告诉新快报记者,质谱仪器的研发在国外已经有百余年历史,全球有近百种,而目前国内只能研发出五六种,更多则是依赖进口。

“回国从事质谱仪器研发的想法一直都有,是连续性的。”周振说,从厦门大学毕业后,他出国留学,继续从事高精尖的质谱仪器研发。随后,他选择归国创业,坚定地走上“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”的道路。

艰苦创业

缔造国内最大质谱仪研发“军团”

注定是一条不平常的道路。2004年,35岁的周振来到广州创业,创办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仪公司——禾信仪器。

“自主研发质谱仪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,当时国内在质谱仪领域一片空白,没资金、没人才、没工业基础,更不用说市场的开拓与推广。”周振对于创业的困难早有预料,对此,他形容为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”。

周振告诉新快报记者,公司刚刚成立时只有4人——他、一名助理和两名研究生。除了人才紧缺外,周振还不得不面对资金不足的瓶颈,有时候连发工资都成为难题。“认识我的人认为我是疯子,不认识我的人认为我是骗子。(只有)几百万元资金,你就想去做这样一件事情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”周振表示,在质谱仪器研发领域,上千万元的投资也只是“尚可尝试”的状态。

然而,困难再大,也没有动摇周振研发质谱仪器的决心。2006年至2008年是周振创业的艰难期,他咬紧牙关把车卖了。2009年,广州市科技风险投资注入的500万元资金,缓解了公司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。

相比资金,质谱仪行业的发展更需要高精尖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。幸运的是,从2004年至2008年,公司培养的人才中,有近一半人选择留下,与周振共度时艰,日以继夜投入到研发工作中。

如今随着政策利好,科技创新公司迎来了“春天”。周振带领的团队不断扩大,质谱仪的核心技术、关键工艺被一一攻克。其团队成功实现我国高性能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国产化和产业化,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飞行时间质谱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。2017年禾信仪器员工人数超过250人,成为国内最大的质谱仪研发“军团”,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亿元。

未来目标

打造民族品牌 树立行业信心

广州亚运会、杭州G20峰会、中东部冬季雾霾多城市监测等国家级重点活动赛事的空气质量保障……周振团队自主开发、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系列高性能质谱产品,支撑着一系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。其开发的全球首个“PM2.5在线源解析质谱系统”,应用于全国130多个城市大气环境监测,与国外同类质谱仪器产品相比,这个系统对污染源的识别精确度更高,可实现对大气PM2.5污染源的快速精准检测,现已出口到德国、美国用于科学研究。

“之前没人想过中国的国产质谱仪能够卖到国外,我从1991年开始动手做仪器,从一颗螺丝、一个零部件做起,卖出首台仪器花了近11年的时间。”周振说,“我希望打造质谱仪器的民族品牌,给整个行业树立信心”。

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,周振团队研发的质谱仪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他表示,下一阶段将大举进军医疗器械、疾病诊断、食品检测等领域,“环境问题慢慢会解决,保障人类健康才是最长远的目标”。

谈及国内质谱仪行业的发展现状,他表示国内的质谱仪工业基础并不好,更需要加速发展,打通“关键零件”与“上下游产业链”。“我们的关键零部件要做到自主(供应),不然企业发展不安全。生产质谱仪就像盖房子,不仅需要有盖楼的技术,也需要砖头、水泥等建筑材料。”他说。

作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,周振深知人才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。他希望,经过未来十年的发展,我国的质谱仪器能够实现一半的国产化,代替进口;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仪的市场占有率能提升至10%。

人物简介

周 振

1969年生,福建寿宁人,中国共产党员、广州市政协委员,厦门大学化学博士、德国吉森大学应用物理博士。周振是我国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研发的开拓者;主导自主开发的PM2.5在线来源解析技术,入选国家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重大科技成就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