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0-02-20
2月8日晚上,一位戴口罩的女士走进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中科院社区大门,一旁的电脑上显示出她进门的影像,在她的额头,清晰地标着“36.5℃”——体温正常,女士径直走进大门,没有停留。这是正在安装调试的“中科院半导体所广域无感测温仪”,是全市首例可安装在室外使用的无感测温仪,受温度影响小,在-10℃至+30℃范围均可精确测量体温,测温精度优于±0.3℃。
刘建国/摄
大幅度提升对发热个体筛查概率
据了解,这是中科院半导体所刘建国课题组研发的技术,首先安装在学院路街道中科院社区进行测试。当体温正常者通过时,其影像额头会显示绿色的温度数字,无感通行;一旦有异常体温者通过,额头上的数字不但变成红色,同时蜂鸣器也会报警。
刘建国介绍,这台测温样机由红外探测镜头、红外测温芯片、红外标校黑体、可见光成像系统、智能控制终端等部分组成,经过软硬件调试和不同场景试验验证,可满足5米距离下,对办公楼门口、小区大门口、出入闸口等地点的多位行人的批量无感监测筛查需求。此次,研究团队利用在光电集成光电子工程方面积累的经验,提出了自标校创新算法,突破了室外复杂环境下人体温度监测不准确的难题,使温度筛查不再局限于绝对温度精确测量,大幅度提升了在人群中对发热个体筛查的概率。春节期间,北京市科委发布了测温方案征集通知,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迅速组织科研力量进行了相关的科研攻关,由刘建国研究员带领的智能光子研究团队经过近10天昼夜技术攻关,完成了第一台红外测温产品样机研制。为了测试样机效果,刘建国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把样机架设在了中科院社区大门口。
无感通过即可测量体温
如何在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、商场、学校、街道社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监控并识别可能的患者个体?刘建国介绍,基于病毒性传染病的一个普遍特征是人体发热,这台测温样机可用于非接触、快速、大面积的排查,当视场内有高温个体通过时,仪器可指示高温个体位置,并发出警示。相较于手持式体温检测设备,它更方便,也更安全。“目前这款样机还需进一步测试,从2月10日起继续测试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争取这款仪器能够早日发挥作用。”刘建国说。
中科院半导体所智能光子团队表示,针对走动戴口罩条件下快速人脸识别难题,他们希望协调优势团队协同攻关,以期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。为满足即将开始的返程高峰、学校开学、工厂开工等人流密集地点人员的温度批量筛查的需求,在外协资源不足、物资严重短缺的条件下,他们希望通过与国内优势力量的多种合作方式,尽快解决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问题。
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面对新冠病毒对公共卫生造成的重大威胁,学院路街道大院大所积极行动,利用现代科技、生物技术等强有力的手段,能大大减轻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和负担,让一线工作更有战斗力,将更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,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居家隔离实现智能看护
此外,随着返程复工高峰的到来,社区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。为最大程度消除居民疑虑,避免近距离接触,让大家安心在家自行隔离,同时也让社区、街道实时掌握工作动态。
街道在得到了居家隔离人员理解与支持之后,启用一对一居家隔离智能管控服务系统。通过智能侦测摄像头、远程自动提醒、视频对讲、无线传输等功能,协助社区管控团队实时掌握居家隔离人员状态,对尝试外出者及时劝阻,对需要帮助者提供心理疏导和物资补给。既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,也避免了交叉感染机会。(王洁)